大满贯(中国游)官方网站

“6363千米的长江母亲河里,流淌着全国81%的淡水,滋养着60%的中华儿女。然而曾几何时,它的生物完整性指数跌落到‘无鱼等级’东升国际登陆,那是生态发出的警报!”桂建芳院士说,十年禁渔政策的落地,正是响应这一生态警报的关键之举。早在200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就建言长江十年禁渔。2021年,这项承载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政策正式实施。

大满贯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表示,上海城市生态关系到整个长三角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美丽中国”宏伟蓝图的关键一环。作为城市生态文明的“科学大本营”与“绿色充电站”,上海自然博物馆一直把“传播生态智慧、点燃绿色未来”当作头等大事,以主题展览、教育活动等形式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成为激发市民“生态自觉”的策源地。

昨天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以“江海联动,城乡安全”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生态文明大讲坛暨第228期上海科普大讲坛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原所长桂建芳为听众解读了长江十年禁渔的生态密码。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陈家宽说:“长江大保护这一宏大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的参与,公众对长江保护重要性的认知水平,是决定保护成效的核心要素之一。”

桂建芳院士为公众作科普演讲。

为了让生态科普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此次活动在上海生境博物馆、多所高校、中小学及相关单位设立了十余个分会场。十余位生态科普专家走到公众身边,为他们带来了内容丰富的科普讲座。此次活动的影响力还将跨越地域,后续在重庆、广西、安徽、浙江、云南、陕西、辽宁等多个省区市开展分讲坛活动,播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理念种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为了进一步做好长江大保护工作,桂建芳呼吁青少年积极参与保护长江的生命之源。“有一个小学生问我,为什么叫大保护?我的回答是,‘大’字意味着这不仅仅是政府部门和科研人员的事,也需要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参与。我们要从小树立长江保护意识,共同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陈家宽教授为公众作科普演讲。

如今,十年禁渔令的成效已经显现。普查数据显示,2022年长江江豚数量达到1249头,较2017年有了显著增长。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一环,科学普及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陈家宽在他的生态科普报告《长江大保护与我们的科普野外考察案例》中强调:“让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落地生根,就要在公众心中撒下科学理念的种子,掌握科学方法东升国际登陆,培育科学精神。”他以长江大保护的实践为例指出:“这条江的守护不是科学家的‘独角戏’,每一位市民都要形成正确认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凝聚起保护长江的磅礴力量。”





Powered by 东升国际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