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娱乐(中国游)官方网站

值得细品的是东升国际APP,策展人将梵高与高更、马奈与德加、雷诺阿与塞尚等多对“艺术组合”的作品进行并置对照。

非凡娱乐

有人把德加称为“舞女画家”,甚至“偷窥者”。“他们不明白,对我而言,舞女只是个幌子。”德加一生追寻的是“平衡”二字,他关注舞者,关注她们如何在古典的芭蕾艺术与现代的谋生手段中保持平衡。

19世纪后期的欧洲体现了人类历史上的多重矛盾,同时也激发了最丰富的思潮和艺术形式。工业革命的机械声轰然响起,火车改变了人们的空间概念,照相机挑战着人们的视觉。新锐画家们也在思考何去何从,他们以各自的方式与漫长的古典美术告别,并共同探索西方美术通向现代的起点。

马奈、德加等画家纷纷把目光投向咖啡厅、酒吧、林荫大道等新兴的城市公共空间。马奈认为,艺术家就是要把最敏感的神经植入当下的生活中,保持最新鲜的状态。他曾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快告诉我最新的生活气息!”

德加因此深受打击,两人的关系开始恶化。德加把这幅不完整的画带回家,一直留在身边,但始终没有复原。

马奈为什么裁掉画面中自己夫人的一部分?艺术史上众说纷纭。有人说,马奈不喜欢德加所画的夫人的脸。也有人说,被裁去了一部分,反而使画面更好看了。

不愿加入印象派的“印象派之父”

尽管马奈与德加在艺术道路上一直互相启发,但“友谊的小船”竟然因一幅画而差点倾覆。1868年,德加为马奈及其夫人苏珊娜画了一幅画,苏珊娜弹得一手好钢琴,经常在家里招待马奈的朋友。画面中的马奈正在聆听夫人弹琴,但描绘苏珊娜侧脸的那部分竟被马奈裁去了。

不久后,马奈主动向德加示好,面对自己的知己和精神偶像,德加也逐渐释然,并表示“没有人能和马奈长期闹翻”。

马奈出生于一个优渥的家庭,父亲是法官,母亲是外交官的女儿。他热爱绘画,却反感美术学院的传统课程。

在19世纪末的法国,芭蕾舞并非高雅的殿堂艺术,有些酒吧也会进行芭蕾表演,供客人取乐。不少芭蕾舞者都出自底层家庭,父母迫于生计才送女儿接受艰苦的训练。女孩们被困在“优雅” 的枷锁里不断地练习,只为得到“资助人”的青睐,获得上台表演的机会。

此次亮相浦东美术馆的《佩列蒂埃街歌剧院的舞蹈教室》创作于1872年。德加如同摄影般定格了教室的某个瞬间。与写实的照片相比,他在画面中安插了很多小心思,让整个画面的结构充满含蓄的张力,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

在《草地上的午餐》落选的后一年,“不知悔改”的马奈又向沙龙递上一幅被视为离经叛道的作品《奥林匹亚》,再次挑战了大众的审美。《草地上的午餐》和《奥林匹亚》受到了法国主流艺术圈的猛烈抨击,它们引发出一个问题:画家是否应该从传统题材的墨守成规中解放出来,去描绘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

与此同时,一幅名为《草地上的午餐》的作品令评委们大跌眼镜:“谁画的这个怪物?”“这是用扫地的刷子画的吗?”

1863年的巴黎沙龙展注定载入史册。

既看到传统,也窥见未来

埃德加·德加《在咖啡馆》 1875-1876年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马奈的《埃米尔·左拉》是展览中一幅非常重要且充满故事的作品,让观众得以更好地读懂马奈。

埃米尔·左拉是印象派最坚定的理论支持者与舆论守护者。当评论界对马奈的《奥林匹亚》口诛笔伐时,左拉读懂了马奈,他大胆预言:“马奈将在卢浮宫占一席地位。”

此后,一批年轻的画家开始聚集在马奈的周围,一起探求新的艺术风格和手法。他们被称为“马奈帮”,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印象派。尽管马奈从不认为自己是印象派画家,也不曾参加过印象派的画展,却被人们尊为“印象派之父”。

“仔细比较马奈与德加塑造人物的方式,虽然同样有着现实主义的风格,但两人的差异很大。马奈的笔触大胆直接,简洁有力。德加则保留了学院派的传统方式。马奈之所以撕下那幅画中苏珊娜的侧脸,或许是他难以忍受德加还在用他正在大胆抛弃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杨振宇教授这样解读。

《看台前的赛马》同样充满着平衡感,尽管画面定格在骑手们运动的瞬间,但他通过绝妙的透视,令画面呈现出冷静的感觉。

作者爱德华·马奈引用了沙龙评委们一贯青睐的古典题材,却呈现了令人惊讶的画面——两位衣冠楚楚的男士和一位裸女并肩坐在草地上,背景中还有一位水中的女子,身着轻衣薄纱。画面的前景摆着一组静物,即“午餐”。

德加一生画过多幅马奈的画像,还悄悄买下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甚至把马奈撕掉的一幅画从他不同的朋友手中收集并拼贴起来。然而,马奈从来没有画过德加。1883年,德加在马奈的葬礼上说:“他比我们想象的更伟大。”

马奈与德加是彼此的知音,也曾因“艺见”不合而闹翻。

“裁画风波”的背后

1868年,马奈为感谢左拉,为其绘制了一幅堪称杰作的肖像画。画面右上方的三幅“画中画”颇有看头——

正在上海浦东美术馆举行的“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展热度不减。

两人身处欧洲艺术向现代转型的重要过渡阶段,以各自的方式与漫长的古典美术告别,用画笔表达着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马奈与德加相识于1865年。31岁的德加正在卢浮宫临摹委拉斯开兹的一幅画,大他两岁的马奈也是委拉斯开兹的粉丝之一,他刚好路过看到德加,二人就此结识。

爱德华·马奈 《埃米尔·左拉》 1868年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德加一辈子都在小心翼翼地追求一种平衡的状态。我甚至觉得他终生未婚,也是为了避免爱情与婚姻生活带来的挑战与冲击。在那个社会发生剧烈转变的年代,他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艺术中,都坚定地遵循着自己的人生哲学。作为观众,当我们面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变化时,一定能理解德加艺术作品中独特的知性风格。可以说,他画出了每个人内心渴望获得平衡的冲动。”杨振宇这样理解德加。

左边是当时在法国艺术界大受欢迎的日本浮世绘版画。马奈、莫奈、梵高等试图从传统绘画中“出走”的画家都在包括浮世绘在内的东方艺术中获取灵感。右上方是根据委拉斯开兹的《酒神巴克斯》所作的版画。其下方则是马奈《奥林匹亚》的复制品,有趣的是,画中人正斜眼注视着左拉。

卡巴内尔的《维纳斯的诞生》拔得头筹,评委对其大加赞赏,拿破仑三世以2万法郎的高价购藏了这幅画。卡巴内尔就此走向人生巅峰——当选美术学院院士、成为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杨振宇教授用“过瘾”来形容马奈的画作带给他的感受:“马奈与德加都身处欧洲艺术向现代转型的重要过渡阶段。策展人将两人的画作并置在同一空间,非常用心。马奈的画面充满复杂性,从中既能看到古典与学院的传统,又能窥见现代与未来的探索。他追求的是一种更为直接的画法,去掉了所有在他看来没有必要的装饰。德加则在看似照相式的瞬间画面中寻求着古典与现代的平衡。”

德加毕生创作了2000多件作品,其中有一半画的都是芭蕾舞女。芭蕾舞女之于德加,就如同睡莲之于莫奈。在长达50多年的时间里,他孜孜不倦地描绘在歌剧院看到的一切。芭蕾舞者们练功、彩排、休息时的姿态,出现在德加的众多绘画及雕塑中。

对学院派相近的艺术态度、对安格尔共同的崇拜……种种共同点让二人的友情迅速升温,惺惺相惜。马奈性格豪爽,喜爱结交朋友,当时的莫奈、毕沙罗、雷诺阿等青年画家视其为精神偶像。马奈把德加介绍给他们认识,此后他们经常一起聚会。受到马奈及新锐艺术家的启发,德加的艺术思维开始转变,并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创作方向。

德加1834年出生于巴黎的一个富裕家庭。他的外祖父是富商,祖父是画家,父亲是银行家。19岁那年,德加前往意大利学习绘画,师从古典艺术大师安格尔。安格尔扎实的造型功力和优美的线条始终影响着德加的创作。

画出每个人内心对平衡的渴望

卡巴内尔的成名作《维纳斯的诞生》以及马奈的多幅画作都在浦东美术馆举行的“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展中亮相。《维纳斯的诞生》是整个展览的第二幅作品。马奈的作品则与德加的作品并置于同一个展厅。

亚历山大·卡巴内尔《维纳斯的诞生》 1863年,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德加1855年的自画像(左)和马奈肖像(右)

马奈《草地上的午餐》1863年,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马奈与德加的性格不尽相同,但在探索现代艺术的道路上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在那个充满变化的年代,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全都体现在他们的杰作中,至今给人以启发。

德加 《马奈和他的妻子》 日本北九州市立美术馆藏

埃德加·德加《看台前的赛马》 陈俊珺 摄

左拉无疑是马奈的知音,他这样评价马奈:“善于提取精粹,是马奈先生的艺术气质。他善于迅速地捕捉他的对象,在千变万化的自然情景面前东升国际APP,他从来不畏缩退却,而总是力求把千差万别的对象的本色和精神再现出来。他有一种用简朴和有力的色块来进行表达的禀赋……画如其人,在画中看得出他向往真实,并且从真实中提炼出一个蕴含强烈而独特的生活气息的世界。”上述特质在此次展览中的多幅马奈作品,比如《女人和扇子》《上啤酒的女招待》《海滩上》中都可见一斑。





Powered by 东升国际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6